吉林省正積極規劃氫能產業發展方向,合理布局氫能各項環節,貫通綠氫產業鏈條,為打造“北方氫谷”做出不懈努力。以下從上游制氫技術、中游儲運環節及下游應用場景三個方面系統梳理吉林省綠氫產業發展現狀:
上游制氫技術:堿性電解槽主導,國產化進程加速
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分為堿性電解水制氫(ALK)、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高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SOEC)、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AEM),四種電解水制氫技術各有優勢也各有其合適的應用場景。
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ALK)是以一定濃度(20%-30%)的液態堿性水溶液(KOH或NaOH)為電解質,通過鎳基電極和隔膜實現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相對于其他幾種電解水制氫技術,堿性電解工藝更為成熟、成本優勢顯著。目前,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化工合成、鋼鐵冶金、工業生產等大型重工業領域。
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PEM)采用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作為固態電解質,允許質子傳導,通過貴金屬催化劑實現高效水電解。質子交換膜電解效率高、動態響應快、氫氣純度高,能夠適應風光資源波動性電源耦合,但是由于材料昂貴,使其成本較高,推廣較為困難。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可應用于分布式制氫、加氫站現場制氫,也可應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中,提高項目產氫效率。
高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技術(SOEC)是在高溫(700-850℃)環境中,利用氧離子傳導型固體氧化物(如氧化釔穩定氧化鋯YSZ)作為電解質進行水電解,析出氫氣。由于這種方式需要高溫,從理論上看能夠顯著提高電解效率,但同時也帶來了材料衰減等問題,目前還處于示范階段。
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AEM)結合了堿性電解和PEM電解兩種技術路線優勢,使用陰離子交換膜作為隔膜材料傳導氫氧根離子,采用非貴金屬催化劑,材料可選性更廣,消除了材料腐蝕性以及材料成本過高的問題,動態響應速度更快。陰離子交換膜制氫工藝適用于中小規模制氫場景,與可再生能源耦合實現低成本制氫,如工業園區、分布式能源系統等。
目前,吉林省四種電解水制氫技術相關情況如下:

吉林省綠氫生產以堿性電解水制氫(ALK)技術為主導,兼具經濟性與規模化優勢。2023年12月,堯景新能源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正式下線,這是東三省首臺(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采用自主研發的高效電極材料和模塊化設計,電解效率達 75% 以上,填補了吉林省在大標方堿性電解槽研究、設計、制造領域的空白。截至 2025 年,全省已建成投產的堿性電解槽項目覆蓋白城、洮南、松原等重點區域,單槽產氫規模從 1000 標方到 1200 標方不等,技術成熟度和穩定性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在大規模制氫項目上,吉林省已有多個項目落地開工,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建設50套200標方PEM電解槽和39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中國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應用64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千標方級電解槽批量化應用的項目,標志著吉林在堿性電解槽技術上的規?;黄?。

吉林省正在實現從電解槽系統設備到關鍵零部件的全鏈條制造能力。在核心設備國產化方面,堯景新能源通過引進日本技術團隊并實現本地化生產,其堿性電解槽的電極、隔膜等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80%,關鍵密封材料和控制系統實現自主可控。吉電股份與國家電投集團合作研發的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其膜電極組件(MEA)采用長春應化所研發的低鉑催化劑,鉑載量降至 0.15mg/cm2,成本較進口產品降低 40%,填補了國內高端電解槽領域的空白。此外,雙良集團與閎揚新能源合作開發的 5000 標方超級堿性電解槽,單槽產氫量創全球紀錄,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 95%,進一步鞏固了吉林在綠氫裝備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游儲運環節:技術不斷突破,力求建設高水平的氫儲運體系
在氫能儲運方面,《“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形成省內網格化氣氫儲運體系,提高儲運靈活性”、“建設高水平液氫、液氨儲運項目,打造多元化輸運”。吉林省一直不斷尋求技術創新與項目落地,探索構建省級氫能儲運體系,推動氫能儲運向規?;?、多元化方向落地。
當前,吉林省氫能儲運方式主要以高壓氣態儲氫技術為主,利用長管拖車和管束式集裝箱構成輸氫網絡。中韓示范區制氫加氫一體化站采用35MPa 高壓儲氫技術,通過長管拖車向長春市 6 條氫能示范線路供應氫氣,日供氫能力達 500 公斤,運輸半徑覆蓋周邊 100 公里范圍。為降低儲運成本,吉林正推動高壓氣態儲運向 45MPa 及以上壓力等級升級,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配套建設的 45MPa 高壓儲氫罐組,可將單車運氫量提升至 300 公斤,運輸成本降低 25%。
除氣態儲氫方式外,吉林省也在探索液氫儲運技術,為大規模氫儲運提供技術儲備和商業化路徑。中國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在去年(2024年)公布儲氫設備中標結果,中集氫能成功中標該項目總承包項目中儲氫環節裝備,包括氨氫事業部提供的15臺液氫球罐以及氣氫事業部提供的8套壓縮機緩沖罐設備。據悉,松原市發改委《綠色氫能一體化及儲氫裝置裝備制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明確提出:“項目將建設液氫生產及充裝系統,年產液氫2萬噸,儲氫密度達70.8kg/m3”。該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并納入吉林省“十四五”能源發展重點項目庫。該項目通過“綠電-液氫-氫能重卡”閉環模式,將液氫運輸至長春國際汽車城,為一汽解放氫能重卡提供燃料,推動液氫儲運技術的商業化驗證。此外,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配套建設的液氫儲罐群,采用“真空多層絕熱 + 液氮保冷”技術,容積達50立方米,日蒸發率(BOG)控制在 0.3% 以下,2 萬噸/年液氫產能對應運輸成本約 8 元/kg(長春-松原干線),較氣態長管拖車(15元/kg)降低 47%。這套液氫儲罐群可滿足園區內綠氨、綠甲醇生產的液態氫需求,為大規模液氫儲運積累經驗。
在以上儲氫方式基礎上,吉林省大型綠氫項目也在嘗試固態儲氫和有機液態儲氫技術,并且正在實地驗證中,成本優勢也在逐漸凸顯。據了解,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采用“鎂基合金儲氫”技術,儲氫密度達150kg/m3,48000標方儲氫裝置可緩沖2小時風光波動,儲氫成本約2000元/kWh(含材料與設備折舊),較高壓氣態儲氫降低15%。此外,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配套15000 標方甲苯儲氫裝置,氫容量 6.1wt%,脫氫能耗 8kWh/kg,適用于跨區域長距離運輸(如至上海港全程 1800 公里,綜合成本 25 元 /kg)。
下游應用場景:化工、交通、航運多點開花
經過七年時間的努力,吉林省成功使“北方氫谷”初具雛形。氫能產業正在逐漸鋪開并展開落地示范,也開始從實驗室驗證進入到應用階段。
氫能應用場景眾多,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氫能應用場景正在從單一的交通領域擴張至多個方面。目前,吉林省氫能應用主要集中在化工、交通及航運等領域。
化工領域:綠氫、綠氨、綠色甲醇爆發
《“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吉林省將“建設國際領先氫基化工產業基地,打造可再生能源制氫高價值應用?!奔质‘斍岸鄶禋淠茼椖颗c化工領域相關,吉林市、松原市等地已逐步開展綠氫合成氨、綠氫與綠色甲醇以及氫化工煉化等項目,實施可再生能源制氫替代,助力化工產業深度脫碳。規劃還提到:“在白城市、松原市、延邊州等地推動醫藥制劑、食品加工等涉氫精細化工產業落地。在我省西部大型糧食基地、果蔬種植基地積極拓展氫基化工相關產品在農業種植等領域的相關應用?!?/p>
吉林省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和化工產業基礎,在氫能與化工融合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應用實踐,通過“綠電-綠氫-綠色化工”一體化模式,推動傳統化工產業向低碳化、高端化轉型。
關于氫基能源化工項目,吉林省打造出了國內氫能規?;娲茉吹臉藯U工程。例如,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總投資59.56億元,配套80萬千瓦風光發電及40兆瓦儲能系統,年產綠氫3.2萬噸、綠氨18萬噸,年減碳排放65萬噸,產品通過鐵路運輸至吉林石化等企業,用于化肥生產和化工原料替代。該項目創新采用“荷隨源動”柔性控制技術,通過實時調節電解槽負荷匹配風光波動,使合成氨裝置運行穩定性提升30%,噸氨電耗降至32kWh以下,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15%。
交通領域:氫能高速免費、氫能列車先行
交通領域是氫能最廣泛也最常見的示范應用場景。吉林省大力發展氫能交通,為全力支持氫能車輛在吉林省大規模推廣使用,在政策端,吉林省于2024年8月發布《關于對氫能車輛行駛吉林省高速公路實施優惠的通知》,明確表示:2024年9月1日0時至2026年8月31日24時,安裝ETC套裝設備的吉林省籍氫能車輛,可在吉林省高速公路收費站間點對點免費通行。
在應用端,吉林省依托一汽集團產業優勢,推動氫能重卡在物流、城建等領域規?;瘧谩=刂?025年,一汽解放已向北京、上海、山西等地交付300輛氫能重卡,覆蓋城市物流、渣土運輸等場景,單車續航里程達500公里,加氫時間縮短至15分鐘。中韓示范區氫能交通示范線路投入運營6條氫能公交,采用吉電股份生產的綠氫作為燃料,日均運營里程超72公里,累計安全運行超2年,單車百公里氫耗降至7.5kg,成本通過補貼后降至40元/kg以下。
吉林省正以氫能列車為支點,撬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升級。中車長客自主研制的全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長春完成試驗,首創“氫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混合動力架構,最高時速160公里,每公里能耗僅5千瓦時,續航超1000公里,可滿足東北地區極寒環境下的城際交通需求。
航運領域:保供綠色燃料,開啟全球征程
今年(2025年)7月份,上海電氣洮南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正式投產,成功產出第一桶綠色甲醇產品。按照計劃,該項目生產出的這批綠色甲醇產品將通過陸海聯運抵達上海港,隨后登上法國達飛集裝箱班輪,開啟中國零碳燃料的全球應用征程。
甲醇是重要的大宗基礎化工產品,只有碳排放量低于閾值的甲醇才可以被認定為綠色甲醇或可再生甲醇。根據測算,上海電氣洮南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所生產的甲醇滿足歐洲標準ISCC EU,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于32.9gCO2eq/MJ,較化石甲醇碳減排量減少超過65%。
這是國內首個規模化商業運行的綠色甲醇項目,成功實現了綠色甲醇從研發、生產到應用的經典閉環,推動了綠色燃料在航運、航空、化工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同時,這個項目也是吉林省百億級重點工程之一,為實現大規模綠電綠氫消納提供了新的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
整體來看,吉林省氫能產業發展已走在國內前列,這不僅得益于多個大型風光制氫項目的開發和落地,更與吉林省天然的資源優勢密不可分。吉林省風光資源產能基礎較好,制氫成本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借此優勢,吉林省開創性地打通了新能源與傳統化工產業的連接通道,為全國新能源產業樹立新標桿,繪就可再生能源“碧海藍天”的吉林名片,為吉林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