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美國太陽能開發行業的標桿企業之一Pine Gate Renewables正式向德克薩斯州南部破產法院提交第11章破產保護申請,計劃出售幾乎全部資產及業務,理由是政策改變后項目估值突然暴跌。
這家曾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手握30GW待開發項目,最終因債務高企與融資環境惡化走到“生死關頭”,成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退潮后又一個倒下的太陽能巨頭。
破產前夜
瘋狂擴張與最后的"繁榮"
即便在破產前三個月,Pine Gate仍維持著行業領軍者的姿態。2025年8月,公司高調宣布與meta達成合作,將為后者開發一個規模達210MW的太陽能項目,總投資7.5億美元。彼時,其公開數據顯示運營中的太陽能項目已超2GW,開發中項目儲備更是高達30GW,業務遍及美國30多個州,員工總數突破1000人。

資料顯示,Pine Gate成立于2016年,初期采用一體化模式,即一家公司搞定開發、融資、建設和運營的全流程,獲得了資本加持,實現了高速成長。回溯其擴張歷程,2022年至2025年間,Pine Gate的融資之路堪稱"狂飆",凱雷私募信貸部門于2023年底注資1.5億美元;2024年4月完成6.5億美元E輪融資;同年10月黑石以優先股形式投資2.88億美元;11月通過稅收抵免額度轉讓獲得三井住友銀行等機構2.9億美元債務融資;2025年3月博楓資本再提供3億美元貸款。公開可查的融資總額超21.8億美元,使其成為2024年全球獲風險投資最高的太陽能企業。
巨額資金支撐下,Pine Gate甚至在2024年12月拿下美國最大太陽能項目——俄勒岡州Sunstone Solar項目的審批。截至2025年8月,公司宣稱項目融資和資本投資總額已達100億美元,儼然一副行業巨頭的架勢。
經營危機:
44億債務壓頂
數據顯示,Pine Gate總債務高達44億美元,其中包括20億美元工程債務、14億美元公司層面債務以及10億美元未償優先股,而公司賬上可用現金僅剩850萬美元,資金鏈斷裂已不可逆轉。
早在2021年,Pine Gate進行關鍵業務重組,剝離重資產的建設部門成立子公司Blue Ridge Power,自身轉型為輕資產的"融資+開發"平臺。這一模式雖降低了運營成本,卻使其對外部融資產生致命依賴——項目開發需持續投入資金,而收益回收周期長,一旦融資渠道收緊,現金流立即承壓。
2025年成為公司命運的轉折點。隨著美國通脹壓力緩解,美聯儲持續加息導致融資成本飆升,疊加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調整,投資者對太陽能行業的熱情驟減。原本絡繹不絕的投資機構開始持幣觀望,Pine Gate的融資窗口突然關閉,前期擴張積累的債務風險瞬間爆發。
隕落根源
政策退潮與資本狂歡后的必然
Pine Gate的破產并非偶然,而是美國太陽能行業泡沫破裂的縮影。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通過后,美國掀起綠色能源投資熱潮,巨額補貼刺激大量資本涌入太陽能領域,催生了一批像Pine Gate這樣依靠政策紅利快速擴張的企業。然而,2025年美國政府為平衡財政預算,對太陽能稅收抵免政策進行調整,部分項目的補貼力度不及預期,導致Pine Gate通過稅收抵免額度轉讓融資的渠道受阻。雪上加霜的是,全球供應鏈波動推高了光伏組件價格,進一步壓縮項目利潤空間。
分析人士指出,Pine Gate的擴張速度遠超行業合理水平。其30GW的待開發項目需要數百億美元資金支撐,而這種"燒錢換規模"的模式在資本寒冬中注定難以為繼。
破產后續
45天資產出售倒計時
根據破產計劃,Pine Gate將在法院監督下進行為期45天的資產出售競標,預計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交易。Pine Gate強調,在破產重組期間,其超過100個在運太陽能設施將繼續發電,所有項目開發與建設也不會中斷。其全資擁有的運維子公司ACT Power Services并未包含在本次破產申請中,但公司也在積極為其尋找買家。有消息稱,部分能源基金和同行企業已表達收購意向,重點關注其已運營的2GW項目和優質土地儲備。
從資本寵兒到破產清算,Pine Gate用三年時間走完了一輪"過山車"。這場悲劇不僅是一家公司的失敗,更是美國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